山东·聊城 公众号 搜索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新闻中心 学部专栏 家校沟通 招生招聘
家长学校
亲子共读家长学校

给孩子最好的铠甲,是独自面对世界的思辨能力

发布者: 浏览次数: 180 2022/09/09

小管家说:我们之前在挪威中学这场180天的实验文章中,讨论了批判性思维对孩子的重要性。这场震动整个挪威的实验发现,学生们很容易被假新闻所操控。更有数据表明,只有2%的学生具有识别真假新闻的能力。

耶鲁大学的Deresiewicz教授,曾把藤校的精英学生们,形容为“优秀的绵羊”:聪明勤奋,却又盲目顺从。他们具备过人的技能和高超的智商,却没有任何思辨力可言,离开书本几乎是半个“废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或思辨力?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被称为亚洲最年轻的哲学家中岛芭旺,他在10岁时写了《我看见、我知道、我思考》这本书,一出版便夺下日本亚马逊文学榜第一名,震撼日本文坛。


中岛芭旺写到:“启发我的是所有遇到的人,包括那些欺负我的人。我相信任何经验都可以成为一个教训,所以我想到每一个经验的意义”。


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对自我有如此深邃的思考,那么他在面对日后生活的坎坷中,应该会具有更平和的心态。


这才是每个父母最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在喧嚣情绪化的媒体环境和压力倍增的日常环境中,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这是每个疼爱孩子的父母最应该做的早期教育。



01 深层有效的思辨力应该是怎样的?


关于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平和心态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故事的妙用。


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基思·奥特利提出,故事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飞行模拟器。飞行模拟器会模拟飞机遇到各种情况,同样,故事让孩子了解一个充满风险的故事世界。


当你经常带孩子做针对故事的思辨性分析训练,孩子对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同样具有辩证思考的能力。


最初,许多孩子往往就一个故事只能得出一个道理或观点,这其实就是思辨性不够的体现,要练习从一个故事看出不同的道理。


以《丑小鸭》故事为例,有的人领悟出应该在适合的环境和群体生活,否则会遭受很多不必要的打击;有的人看出生活需要机会,如果丑小鸭没有碰到白天鹅,他可能会一直被埋没。


孩子思辨力的获得虽然并不简单,但是仍有一定的方法。


我曾运用独创的“七副眼镜”看故事法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故事,基本的思考框架有以下几步:

真假眼镜:分析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得失眼镜:故事主人公得到什么?同时将失去什么?

大小眼镜:故事从“大”的层面或宏观角度看会得出什么观点?从“小”的层面,个体角度看会得出什么观点?

正反眼镜:故事从正面角度看和从反面角度看有什么不同?

主次眼镜: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次要冲突是什么?

长短眼镜:故事主人公的选择从长期看和从短期看是否明智?

前后眼镜:把故事“向前看”,分析故事发生有哪些原因?同时把故事“向后看”,哪些是将要发生的问题?


02 独创“七副眼镜”故事法升级孩子思辨力

第一副眼镜,看真假。

当孩子开始接触一些历史故事、生活轶事时,要让孩子从真与假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信息的来源,因为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好多信息都没有准确出处,需要孩子调取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去搜集信息、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准确判断。我曾带小朋友做过“真假故事”游戏,让孩子们辨析故事的真假。

“真假故事”案例:

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地铁里很凉爽。有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一直在车门处徘徊,一位女士站在他的旁边在看手机。

这时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这名男士在偷女士的钱包,几个大人看到了,却不敢说话。一个孩子却勇敢站了出来,勇敢的指责盗窃犯。

请问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辨析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思考的过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地铁,孩子地铁上为什么没有父母陪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骄阳似火的中午,孩子为什么没有在学校?判断真假不是目的,有了辨析故事的过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儿童思辨力。


第二副眼镜,看得失。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指得的好事和坏事之间的辩证关系。

小孩子往往不了解“得与失”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得到一只猫咪,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去陪伴;不知道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得到更强大的内心。不断练习从得失角度看故事,能够让孩子从小拥有更豁达的心态。

第三副眼镜,看“大小”,即从整体和个体角度看故事。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人赎回,那么这个人可以从官方的库府拿回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是当时天下巨富,他在诸侯国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将这些人赎回,却不肯接受鲁国支付的赎金。孔子知道这事后,批评了子贡。

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你不拿回赎金是高尚之举吗?错!你是有钱人,但更多的人没有多少钱,你开创了赎回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规则,那些没多少钱的人就无法效法。如果只赎奴隶却不拿回赎金的风气流行开来,就没多少人肯赎回那些奴隶了。行善之人必须要得到回报,否则就没人肯学做善事了。”

很多事情,从个体层面思考是好的,但从整体层面分析未必。现在孩子从小都是家庭里的宝,往往比较习惯于从自身个体的角度看问题,从“大小”角度看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第四副眼镜,看正反。

很多故事总是被大众约定俗成的从正向或反向的角度去看,比如提到《愚公移山》,大家都会赞扬愚公精神可嘉,这就是从正向的角度看故事。

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反面的角度看故事,比如思考愚公移山做法欠妥之处?通过思考,孩子们可能会意识到,愚公即可以一家人都从大山里搬出去住,也可以试试挖出一条山洞,这些都是更科学、更节约成本的方式。


第五副眼镜,看主次。

还以《愚公移山》为例,什么是故事中的主要冲突?愚公与大山之间的冲突就是主要冲突,他想改变家族被大山阻塞的现状;什么是故事中的次要冲突?愚公和智叟之间的“拌嘴”就是次要冲突。

孩子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主次冲突的练习,就会形成抓住问题重点的思维方式,这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大有裨益。

第六副眼镜,看“长短”,运用长期思维和短期思维进行分析。

很多故事和事件,从长期看和从短期看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例如,身边有很多家长,每当孩子要新玩具时,尽可能的给孩子买。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觉得一是为了通过玩具让孩子益智,二是也怕孩子哭闹。

其实这些从短期来看,这些想法都没有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玩具多的孩子往往专注力差,每个玩具“三分钟热度”就扔到一边。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一个玩具,才会不断的琢磨新玩法,这个才是真正的开发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也认为,选择越多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的满意度越低,往往3双鞋子的孩子会比10双鞋的孩子幸福感会更强。


第七副眼镜,看“前后”。

向前看故事,即分析一个故事产生的原因。向后看故事,即分析一个故事的发展趋势。

以《狼来了》这个故事为例,我猜想一定是小男孩的父母从来没有管教过说谎的问题,才导致这样的故事发生。“狼来了”事件之后,预计将在小男孩的父母和乡亲们之间爆发一场冲突。

推测故事发生的原因和趋势都没有准确答案,主要是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言之成理即可。

有了这些七副眼镜,逐渐脱离单核思考的状态,孩子就练成了判断事物的“火眼金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加入更多视角,培养孩子的思辨力。


03培养孩子思辨力的三个黄金标尺

如果想更好的运用“七副眼镜”故事分析法,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才能让孩子乐于参加这些思辨性游戏之中。


第一,故事选材要紧贴生活。

思辨力是较高水平的思维发展,家长要关注孩子认知水平。在故事的选择上,有些过于天马行空的故事,其实不适合做思辨性训练,找那些能贴近生活的,一是有利于孩子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二是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

培养故事思辨力训练,不仅是为了在一个故事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观点,更是以此为练习,最重要的是做日常表达和生活场景中的区分,当孩子面对一些观点上的不认同,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区分,那么他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就会增强。


第二,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做观点判断。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有一部作品《驯兔记》,是一部讽刺“单一式教育”,把孩子变成兔子,这部影片值得所有家长看一看。

思辨性训练本来就是练习多角度看问题,所以孩子的想法可以没有对错。有些家长一听到不符合世俗判断标准就打断孩子这是家长缺乏思辨力的表现。所以,孩子要想进行故事思辨性训练,家长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更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故事的思辨性训练是孩子的思维纵深训练,每当家长主动提出应该怎样,或者怎样的观点才对,孩子就会停止思考。

第三,故事思辨训练要采用娱乐性和游戏性的方式。

思辨能力,其实是特别难掌握的一种能力。通常来说,人的思维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直观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思辨性这种高级认知能力一般出现的比较晚,在6岁左右,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及大脑发育水平,可能会不愿意做这种枯燥烧脑的训练,所以,建议用最娱乐的方式来进行基础的思辨性训练。



引导孩子是一门学问,故事的好处是孩子天生比较喜欢,即使这样,作为家长也要善于寻找孩子的兴趣点。

其中故事辩论赛就是特别好的方式,家长或者老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故事,设置一道辩论题目,比如“丑小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该不该反抗?”,让孩子从各个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合适的选题作为参考和启发,这些选题都会锻炼孩子的抗挫力,提升孩子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良好心态和分析能力。

《丑小鸭》:“丑小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该不该反抗?”

《渔夫和金鱼》:当一次次面对老太婆的无礼要求,如何更好地解决?

《塞翁失马》:生活中的每件事,是不是都具有福祸相依的两面性?

《完全是真的》:母鸡如果知道到处传的的谣言是关于它的,该如何处理?……

我曾在儿童服务站中带孩子们开展过关于《丑小鸭》故事的思辨训练,当孩子们通过“七副眼镜”对故事的多维度思考后,得出:

“当丑小鸭没有能力时,应该利用身体优势争取朋友;当丑小鸭有能力时,就应该主动飞走,去外面寻找更好的伙伴。”

这一结论时,我相信未来这些孩子即使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境遇,他们处理问题的心态会更加成熟,方式会也会更加得当。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思辨的“铠甲”,面对人生所有的荣光和困苦。
来源:少年商学院


感谢关注4.jpg

上一篇:许多家庭,似乎都围绕着游戏上演中各种斗智斗勇 下一篇:你越“勤快”,孩子长大越容易吃亏(一)
  • 亲子共读
  • 家长学校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微信公众号

地址: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昌润南路(新一中对面)

电话:0635-8807118 邮箱:lc-pkupw@yango.com.cn
版权所有@聊城北大培文学校 京ICP备17062012号-3 DESIGN BY: HUU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