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 公众号 搜索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新闻中心 学部专栏 家校沟通 招生招聘
家长学校
亲子共读家长学校

千万不要去疗愈你的孩子

发布者: 浏览次数: 190 2022/10/24

微信图片_20221104132410.jpg


编者语:


孩子频频出问题,我们总是习惯去分析:他怎么啦?


却常常忘记问自己一句:我怎么啦?


事实上,后者远比前者重要。


为何这样说?


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作者:天雅

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01

需要接受治疗的

真的是那个“问题孩子”吗?


1年前,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小林,因多次盗窃他人财物,被送到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

事实上,小林出生在一个经济宽裕的家庭,衣食无忧,也不缺零花钱。

可他为什么屡屡偷窃呢?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下,班主任邀请小林的父母来到学校。

在辅导室,小林的父母愁眉紧锁,长吁短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要知道,整个家庭里,除了小林以外,个个都表现优异:

爸爸是一名工程师,每天很辛苦地工作,下班后喜欢看电视;

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不仅工作忙碌,还常常操心孩子的事;

哥哥是一名高中生,成绩优异,还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代表。

只有小林,从小调皮捣蛋,常常破坏规则,难以管教。

如今,听闻小林在校屡屡盗窃的行为,父母感到迷茫又无助——

他们不理解孩子为何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孩子。

“老师,请您一定要帮我们好好‘管教管教’孩子。”他们转头看向心理老师,眼神充满焦虑。

根据过往经验,心理老师心里非常清楚:

在家庭中,孩子出现问题,绝不会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很有可能是养育者的问题,甚至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

心理老师想要审视小林的整个家庭系统,开始把焦点放在小林的父母身上,尝试找到小林问题的根源。

小林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家里其他人没有问题呀!

看看爸爸,每天辛勤工作,赚钱养家,没有不良品性;

看看妈妈,每天努力工作,操心孩子,可谓尽心尽力; 

再看看哥哥,他那么乖巧、自律,在学校表现那么好……

没错,就只有小林有问题,拜托专注分析他,好好治疗他吧!

心理老师尝试向小林的父母解释:

“你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并不只是由爸爸、妈妈、哥哥和小林等个体放在一起而已。

你们彼此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若一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听到这里,小林的父母开始感到焦虑,急躁不安。

他们不想配合老师去审视自己的家庭系统,也不相信家里其它成员存在问题。

他们只想赶紧纠正小林的行为,将小林拉回“正轨”。

于是,他们终止了与心理老师的交谈,带着小林离开了。

回到家里,爸爸对小林实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厉惩罚——

用皮带在小林的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顿,罚小林在客厅跪到半夜,并要求小林写一份长检讨。

爸爸的本意,是希望小林能吸取教训,从此改正偷盗等不良行为。

但令他头疼的是,小林只消停了1个月,脱轨行为再次出现,甚至还变本加厉:

偷盗,翘课,打架斗殴,公然顶撞老师……

由于影响恶劣,半年后,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小林被送去青少年心理治疗中心,接受3个月的观察治疗。

02

你无法疗愈你的孩子

你只能疗愈你自己


期间,应心理医生的要求,小林的父母不得不带着大儿子,一同来到治疗中心,跟小林一起接受家庭治疗。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让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发言,其他人不能随意打断。

一开始,小林的父母、哥哥坚持宣称:

只有小林存在问题,家里其他人没有任何问题;是小林的脱轨行为,给全家带来了混乱和困扰。

后来随着持续地深入觉察、探讨,他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不协调现象」。

比如:

爸爸成天忙于工作和看电视,几乎从不与妻子孩子进行交流;

妈妈成天操心工作和孩子,但非常强势,很少聆听孩子心声;

哥哥成天把自己关房间里学习,没有朋友,也不与家人沟通……

表面上看,他们很忙碌,表现也很优异;

但实际上,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却是相当疏离的,几乎没有情感的联结。

这份疏离,在整个家庭系统中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


爸爸妈妈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也没有好好经营婚姻,他们对婚姻生活愈发感到空虚、无力。

但没有人愿意坦诚布公地谈论它。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避」——


爸爸电视越看越多,妈妈越来越操心孩子,却没有诚实面对他们摇摇欲坠的婚姻;

哥哥越来越热衷学习,成绩愈加突出,却察觉不到自己在用学习回避家里的问题……

往往在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里,如果大家都不去谈论、面对问题,而是用表面的和谐来回避问题,

那么,这份无形的压力便会落到家庭中的某一个孩子身上。

这时,孩子会为了拯救家庭,成为一个「替罪羊」。


他可能会吸毒或是偷窃、成为害群之马、常常打架,或有不当的性行为。

通过这个方式,让家庭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他的问题。

但替罪羊付出的代价十分明显——

最后大家会觉得是替罪羊出了问题,祸害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小林更像是这种情况。

小时候,他调皮捣蛋,以此吸引父母关注;后来,他屡屡偷盗,被送到心理辅导中心。

爸爸、妈妈终于放下各自的事情,一起来到学校去了解:小林到底怎么啦。

那一刻,小林终于感受到父母团结一致的爱与力量,也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被重视的。

他感觉自己可以在父母的共同支持下慢慢变好。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爸爸妈妈并没有诚实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而是通过严厉的惩罚去“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大家都觉得是小林一个人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氛围下,小林只能变本加厉,用更夸张、更出格的脱轨行为来发出信号:这个家庭出问题了。

其实呀,在育儿过程中,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家庭的影子;孩子90%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

真正需要疗愈的,不是“问题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03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

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在家庭中,类似这种“孩子成为「替罪羊」,频频出问题”的情形经常发生。

除非家庭成员(特别是养育者)一起努力,做出改变,“问题孩子”的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改良。

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呢?

结合这些年的观察,我总结出了很关键的2点:

① 孩子出现问题,先问问自己:我怎么啦?


就像前面所讲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家庭的影子。

镜子里的镜像,是由镜子外的本体决定的;镜像出现问题,往往意味着本体出了问题。

同理:

孩子,是在家庭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意味着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分析孩子,而是:

先问问自己:我怎么啦?

比如:

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是我催得太紧,令他产生抗拒了吗?还是我没意识到,他遇到学习难题了呢?

当孩子无故发脾气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是我忽略了他的某个需求吗?还是我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他了呢?

当孩子出现偷盗、打架等不良行为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是我在规则、道德教育方面疏忽了吗?还是我对自身问题的回避,令他成了「替罪羊」呢?……

透过孩子这面镜子,去不断反躬自问,不断深挖,你自身的种种问题也会随之浮现。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

不是为了自我谴责;而是为了更真实地照见自己,了解自身的种种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

② 不要去疗愈你的孩子,而是去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当透过孩子照见自己时,

如果你能够当着孩子的面,去诚实地面对、解决自身问题,率先做出改变,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来访者李女士,从小常被家人忽视,内心缺爱,深感痛苦。

上一篇:孩子在青春期遭遇人际关系的挫折,该怎么办? 下一篇:梅西:成为父亲后,我最大的改变是学会用另一种方式面对失败
  • 亲子共读
  • 家长学校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微信公众号

地址: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昌润南路(新一中对面)

电话:0635-8807118 邮箱:lc-pkupw@yango.com.cn
版权所有@聊城北大培文学校 京ICP备17062012号-3 DESIGN BY: HUU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