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 公众号 搜索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新闻中心 学部专栏 家校沟通 招生招聘
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家长学校

“我不想过年,怕跟人相处!” 回避社交,不是因为你内向...

发布者: 浏览次数: 512 2022/01/12

微信图片_20220208100507.jpg


宅家不出的洋洋

姐姐家的孩子洋洋今年13岁,上初一,自从放寒假,就没有再迈出家门。

“现在放寒假了,孩子每天宅在家中抱着手机、电脑不放,有时候叫他吃饭他都听不到。奶奶怕他饿着,把饭菜直接端到他面前。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他总宅在家里不出门怎么办?会不会憋出病来呀?”姐姐担心地说。

其实和洋洋一样,寒假期间,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不在少数。

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又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出门,所以很多孩子在放假时就只能一个人整天待在家里,或看电视或沉迷网络,成了“毕加索(闭家锁)”和“居里夫人”

“上学的时候老盼着放假,可放假了又不知道干什么。”洋洋抱怨说,现在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假期过得索然无味。

“拜年就是到各家吃吃喝喝,其实每到春节,家里人多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不安,第一反应永远是躲。”

在不能回避的时候,他常常强迫自己社交,硬逼自己“谈笑风生",紧张到浑身冒汗不说,还常常陷入尬聊。

“和亲戚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的时候害怕尴尬,就拼命找话说,常常把天聊死,最后干脆不说话,哎,其实我是打心眼里羡慕那些很阳光很活泼,受欢迎的人。”洋洋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他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不擅社交”。



跟人相处很累的莉莉

和洋洋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今年上初二的莉莉。春节外出拜年,她也是能免就免,一心一意地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

“过年过节不想和亲戚们相处,我很反感走亲戚,对很多事情也提不上兴趣,大多数时候只想一个人呆着。”在莉莉看来,跟人相处很累,带来的压力感远远大于舒适感。社交往往需要她耗费大大的精力去“应付”,身心俱疲。

为了摆脱社交中这种不自在、不舒服、恐惧的感觉,莉莉通常能躲就躲,能不说话就保持沉默,尴尬了就不停看手机。

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她出来打个照面,就快速回房间一个人呆着。

即便如此,莉莉发现,越是回避社交,自己的社交恐惧也越是强烈。

她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我性格内向”。



恼人的“社交回避”

生活中,有这类“社交回避行为”的青少年很常见,平日里,他们习惯远离热闹的人群,总是独来独往、形单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也自得其乐。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距离感。

其中不乏孤僻不合群的人,但也有外冷内热“两面派”。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想交朋友,却说不出口;想融入群体,却不知道该怎样迈出主动的一步。久而久之,习惯了孤单,即使别人主动抛出交友的橄榄枝,都会下意识性地拒绝和回避。

“社交回避”现象发生在学龄早期(四五岁),青春期之后(十二三岁以后),更为突出。女性“社交回避”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很多时候,这类人群以为只要避开社交,躲进自己的舒适圈就好了,或者以为强迫自己融入,次数多了自然变得擅长。

但这样的处理方式,正在让他们陷入

“社交恐惧——回避——强迫尬聊——受挫——更加恐惧社交——否定自我” 的恶性循环中,自信心备受打击,甚至人生际遇也悄悄发生改变。

“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建立内心世界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应该面对和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一个人在家‘自得其乐’,或者到网上去寻找虚拟的生活空间。”家长担心地说。而且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缺少运动,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告别社交恐惧,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不积极、不喜欢与人相处,是一种自我的不认可,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是不看好自己的一种表现。其实没有谁真正喜欢过一种封闭式的生活。”心理专家表示,“社交回避”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深深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孩子们只是用回避的方式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包裹起来了。

研究发现,长期回避社交,还会改变大脑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让性格变得更加敏感、胆小,更容易表现出易怒、压抑、注意力散漫等状态,甚至衍生出抑郁、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回避社交,是孩子需要心理帮助最明显的讯号。

孩子回避社交超过两周,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当孩子出现不适,回避社交,短时间内能够调整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超过两周还继续回避,父母需引起重视。

面对“社交回避”型的孩子,父母应避免用极端的方式对待孩子,如:过分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形成自恋,对自己要求过高,他也会形成回避。当然也不能过分贬低、批评、要求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好、很古怪,也易形成回避。

“当孩子出现回避社交行为时,可以向阳光家长学院的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的帮助。孩子突然出现回避社交行为,心理咨询能够追溯到具体事件,帮助孩子处理根源问题,缓解不适情绪;帮助孩子习得如何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意义重大。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家长切勿拖延。”

心理专家指出,社交恐惧、社交焦虑、害羞、内向的人,其实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想法,是非常优秀和有趣的人,只是自己不懂挖掘。在经过系统训练之后,他们同样可以自信地讲话,可以在交往中感到舒服自在,善于用独特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中游刃有余,甚至做到比外向者更优秀。

孩子在家环境比较单一,面对的都是孩子最熟悉亲近的人,但是作为社会人,孩子最终需要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在家能够正常生活,并不意味着进入社会可以自如地处理多种人际关系。找到回避社交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写在最后

人总是活在关系中,需要与人连接,需要被关系滋养,这样才能锤炼出有韧劲的生命力。社交恐惧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个性使然,只是缺少正确的方法得到改变,他们本应该值得更好的生活,别再让社交恐惧成为孩子人生的绊脚石。


感谢关注4.jpg

上一篇:阳光家长学院丨11-4 育儿路上的成长语录 下一篇:福虎送吉祥~愿每个家庭充满温暖Yango
  • 亲子共读
  • 家长学校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 联系我们
办学特色
特色学校 特色教学 特色课程 特色管理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
学部专栏
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
家校沟通
每周菜谱 家教指南 家校问答
招生招聘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招聘信息 在线应聘

微信公众号

地址: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昌润南路(新一中对面)

电话:0635-8807118 邮箱:lc-pkupw@yango.com.cn
版权所有@聊城北大培文学校 京ICP备17062012号-3 DESIGN BY: HUU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