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绩的好坏,与文化底蕴、语用基础、答题技巧等方面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平时不爱看书,没有知识库存,导致知识储备不够,就难以培养自己的语用素养。
一个人若有了广泛的阅读基础,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但是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有家长问到:“为什么孩子读了这么多书,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
对于阅读,很多家长似乎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书看得多了,孩子的成绩自然能提高。经观察后发现,原来他们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如何解决这些阅读“烦恼”:
一
你的孩子是否“读而不精”?
读书要注重精读,尤其对佳作,更应精读深思,多感悟,细品味。以下分享三个阅读技巧:
1
初读
迅速整体阅读文章,了解大意,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详写段落。
2
精读
① 画词句:用波浪线标注出好词、好句;
② 画结构:画出分隔号,标注文章的段落层次,画出过渡句,标出或写出文章中心或关键;
③ 画疑问:标出自己不理解或需要思考的地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
3
品读
①用心品: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或由文章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运用同理心去品味文章;
②作批注:在空白处写下感受、理解与收获等。
二
你的孩子是否“读而不思”?
“阅”重在思考和理解,获取信息;“读”重在感受和体味,冶炼情操。读是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必须边读边思考。
如,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单元导读中,都有明确的导读要求:第一单元中,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是怎么详写主要的部分,写出特点。
许多孩子阅读时,只求读懂文章情节,把文章当做戏一般看,不求感悟,不求致用。这样的阅读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三
你的孩子是否“读而不学”?
阅读和写作要相互交融与整合,鼓励孩子在阅读后“活学活用、读写并重”。
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读书交流,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家长也要注重选书,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个性特征、文体类型作出选择,教会孩子爱读书的同时,也要知道读好书,懂读书。
结合新课标要求,六年级推荐书籍如下:
书名/作者 | 推荐理由 |
《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 |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百科全书式小说。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天真与童趣。 |
《小英雄雨来》 管桦 | 本书人物形象饱满,语言活泼有趣,学生很容易就会喜欢上它,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阅读期待和兴趣。 |
《童年》 [俄]高尔基 | 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真实可感。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
《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刘易斯·卡罗尔 | 本书诞生于150多年前,一直深受大众喜爱,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绘本、游戏、音乐剧等很多种形式。 |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 | 本书以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细腻描写,成为了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
《骑鹅旅行记 》 [瑞典]拉格洛芙 | 这是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罕世经典。 |